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国学院的人文环境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29 17:5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自湖南科技学院正门左行百余米,一幢灰白色二层古旧小楼映入眼帘,在一众钢筋水泥建筑中独树一帜,这便是国学院所在的集贤楼。 集贤楼原为湖南科技学院前身零陵师专创校办公楼

自湖南科技学院正门左行百余米,一幢灰白色二层古旧小楼映入眼帘,在一众钢筋水泥建筑中独树一帜,这便是国学院所在的集贤楼。

集贤楼原为湖南科技学院前身零陵师专创校办公楼,是校内目前仅存的几处历史建筑之一,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变迁,是凝固的校史,凝缩的岁月。此楼原本未命名,重修之时乃题为“集贤楼”以彰大学之本。校党委陈弘书记撰《集贤楼记》,指示:“无文物,不大学;无人文,不大学;无特色,不大学;无大师,不大学;无精神,不大学”,立意高远,体现了湖南科技学院对大学精神的独到理解和对大学理想的不懈追求。2016年,修缮一新的集贤楼成为新创办的国学院的教研场所,历经岁月沧桑的历史建筑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教研学院二而合一,相得益彰。

虽然集贤楼与校外居民街区比邻,国学院却于闹中取静,不受外界干扰。

国学院坐北朝南,面对亭台流水,风景独好。置身于集贤楼之上,春可观嫩草新树,夏可闻鸣虫啼鸟,秋可览硕果落英,冬可赏寒泉白雪。

楼的西侧为校图书馆,庄严静谧。东侧为斜坡草地,视野开阔。北侧多桂树,一年四季郁郁葱葱,金秋时节则芳香四溢。南侧多柚树,香樟成荫,生机盎然。

《集贤楼记》石碑刻在一面“晚霞红”巨石上,矗立在集贤楼东,出入往来,映入眼帘的首先是这篇纲领性的宏文,彰显出学校领导层创立国学院的决心,以及对于国学院的指引、支持和期待。

“小濂溪”花园掩映在集贤楼南,“毓秀峰”和“光风霁月亭”隔山相望,山石上是南宋大诗人陆游的手迹“诗境”,水池边是清代乡贤欧阳泽闓的榜书“让泉”。小鱼儿在环峰曲水中自在畅游,整个环境清幽雅致,又带着些许灵动,别有一番韵味。

修缮后的集贤楼,灰砖青瓦,古朴典雅。南门上方高悬“国学院”三字匾额,为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李宗焜先生所书,北门“国学院”三字匾额,为韩国训蒙斋训长柳昇勳先生所书。南门又有“湖南省濂溪学研究会”、“湖南省濂溪学研究基地”两通木牌,北门又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九疑派古琴传承基地”、“九疑古琴社”两通木牌。东侧门上方高悬“山下出泉”隶书牌匾,为明人苏术所书,以及“侧身风云之外”、“放怀宇宙之间”对联,辑自周建刚教授的新作《永州赋》。

集贤楼内,装潢陈设俱是古色古香,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一楼设有独立的图书馆以及周敦颐博物馆、古琴教室、地方文献阅览室、会议室。图书馆三间,名“餍饫轩”,语出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序》“优而柔之,使自求之;餍而饫之,使自趋之”,馆内藏书丰富,文史哲均备,甚至有一些珍贵的善本,常有学生在此静心研读。周敦颐博物馆名为“濂溪书院”,书院南面墙壁上悬挂着木刻濂溪先生立像,出自清代濂溪讲院山长邓显鹤编《周子全书》。另三面墙壁则有十二块介绍濂溪先生生平、地位和影响的展板。室内正中摆放着两个展柜,一个陈列着各种明清版本的《周濂溪集》刻本,一个则陈列着梁绍辉、王立新、杨柱才、陈克明、周建刚、陈郁夫等当代学者的研究著作。展柜两端对称摆放着两方有关濂溪先生的石刻,一为《拜谒濂溪原祠后恭诣月岩有述》诗刻,另一为阐发《太极图说》的短文,二者皆是清雍正年间湖南观风整俗使者李徽所作。古琴教室名“斫琴坊”,与濂溪书院相通,内置琴案十余张,是传习九疑派古琴之所,壁上有琴学前辈李天桓先生题字“九疑一脉”、杨宗稷先生嫡孙杨燕淑老人题字“九疑琴派”。

二楼设有开放无门的会客小厅,厅内有沙发茶几,可作日常会客之用。厅之东壁有小楷《集贤楼记》,厅之西壁则为木刻篆字“疏通知远,絜静精微”院训,源自《礼记·经解》“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强调经典的教化作用,标明国学院的办学宗旨与培养目标。小厅之南,越过茶水间,连接着小阳台,阳台上视野开阔,又有圆桌藤椅,可供把晤清谈。

国学院招收本科生,每年二十名。学生教室,大教室二十人,小教室十人,兼有自习室和电脑工作室的功能。教室内整齐排列着木质桌椅,仅刷清漆,不加修饰,空气中飘散着若有若无的木香。一楼教室四间,分别为“雍雍斋”、“穆穆斋”、“翔翔斋”、“翼翼斋”,其名取自《礼记·少仪》“言语之仪,穆穆皇皇;朝廷之仪,济济翔翔;车马之仪,騑騑翼翼;鸾和之仪,肃肃雍雍”,寄托了国学院对人文之美的追求。二楼教室分别为“离经斋”、“敬业斋”、“博习斋”、“论学斋”,其名取自《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寄托了国学院对学问人品的追求。又有多功能大教室,名为“小成堂”。小成堂宽敞明亮,墙上悬挂着柳昇勳先生所书朱子《濂溪先生画像赞》和朱子所书“忠”“孝”榜书二大字拓本,倚墙摆放的六个展柜,分别陈列着国学院师生的著作和论文。虽是教室,小成堂却取消了讲台与课桌,仅设凭几和蒲团。授课或讲座之时,师生以传统汉式风格席地而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文章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hnkjxyxb.cn/qikandaodu/2020/0729/411.html



上一篇:净土·天堂·故乡
下一篇:口彩菜就是讨口彩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投稿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版面费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