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不破不立,将改革进行到底 ——湖南科技体制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03 04:4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科学研究是最具创造性的活动,也是最依赖创新激情的活动。70年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湖南科技工作者,一路筚路蓝缕,一路铿锵迈进,敢于啃硬骨头,敢于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

科学研究是最具创造性的活动,也是最依赖创新激情的活动。70年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湖南科技工作者,一路筚路蓝缕,一路铿锵迈进,敢于啃硬骨头,敢于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向科学进军”,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从“科学的春天”逐步走向创新的盛世。

一滴水珠,能映射出太阳的光辉;一朵浪花,能显示出大海的壮阔。

湖南科技体制改革的历史亦是如此。

从一个企业的嬗变里,能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从一项制度的变革中,能看到产业的巨变……

“下海”闯出新天地——院所转制拉开科技体制改革大幕

芙蓉中路,长沙市中心核心区域。

在这条寸土寸金的街道上,有一家伴随着新中国成长的企业——湖南省海利高新技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利集团”)。它从“吃皇粮”的事业单位,到响应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号召,实行科工贸一体化;从组建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上交所,到完成整体转企改制,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成为了我国新农药创制“领头羊”。

株洲,田心茅塘坳。

在这里,已经看不到当年的荒山野岭,取而代之的是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的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总部大楼、生产厂房,气派十足。

长沙市岳麓区,中联重科麓谷工业园。

20多年前用扳手、榔头在简陋车间里敲敲打打的场景,已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流水线生产、智能化制造。中联重科从当年那个靠着卖图纸维持生计的传统科研院,成长为扬帆国际的大企业。

湖南的科技体制改革,就是随着科研院所转企改制开启的。这些科研院所“下海”搏击市场,迎难而上,在改革中勇立潮头,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壮士断腕,迎难而上求新生

成立于1951年的湖南化工研究院(下称“化工院”),是一家以农用化学品与精细化工研究为主的地方性科研院所。

1984年前,受困于科研体制的束缚,这个有着400多名职工的科研院所过着“吃着皇粮、饿不死壮不了”的日子——科研项目靠上级下达,经费靠财政每年拨付事业费87万元,一个小试验工场最高年产值100万元,利税2万多元。

当时位于望城的试验工场,到1984年已连续亏损10年,产品单一,设备简陋,占地30亩(1亩≈666.7平方米),离院部几十公里,疑似化工院的“西伯利亚”。

是继续“等靠要”,还是响应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号召,主动求新求变?

化工院毅然登上了改革的“头班车”。1984年,化工院被湖南省科委等单位列为全省首批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单位。

这一试,压力和风险来了——事业经费逐年递减;这一试,矛盾也来了——国家不开“大锅饭”,职工继续端着“铁饭碗”。

于是,一场被“逼上梁山”的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始了。以科室承包、课题核算为主要内容的技术经济承包制,通过科研课题独立核算、人员优化组合、分配与工效挂钩、签订承包合同等一系列举措,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开始复苏,并爆发出空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1986年,化工院推行的科工贸一体化,让科研人员尝到了甜头,锁在柜子里的成果“落地”,在试验工场实现了产业化,试验工场也从“瘦田”变成了“宝地”。至1993年,试验工场已发展成为年销售额1.2亿元的经济实体。

1994年,化工院牵头发起组建湖南海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湖南海利”成功登陆上交所,成为湘股第一家。“湖南海利”为化工院科研开发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化工院源源不断的科研成果又进一步增加了“湖南海利”的科技储备,成为企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中联重科展示坪(中联重科供图)

1997年,刚刚中专毕业的左嗥罡来到化工院位于望城的试验工场残杀威车间工作。“那时试验工场前面是农田和池塘,从地理位置上说是比较偏僻的,但产品供不应求,每天来拉产品的货车络绎不绝。”第二年,他便参与了年产500吨残杀威新车间的试车工作。

1999年,大学毕业后进入试验工场的李涛彼时还是个“愣头青”,2000年,化工院在省内率先完成整体转制,组建海利集团。李涛也由试验工场生产岗位调到了化工院从事科研工作,年轻的他意识到,一个新的时代或许真的来了。

整体转制后,化工院作为海利集团的研究中心,成为综合性的开发应用型化工科研产业实体。海利集团扬起了技术创新的风帆,驶向了市场经济的海洋。

文章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hnkjxyxb.cn/qikandaodu/2020/1103/529.html



上一篇:湖北省与湖南省文化软实力现状比较研究
下一篇:高校大学生参与课外篮球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①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投稿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版面费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