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红七军转战湖南的历史地位(2)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11: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红七军和湘东南独立师会师旧址——炎陵十都万家大屋 两次策应红一方面军反“围剿”,红七军以对党的绝对忠诚和高度的政治自觉,顾全大局,不怕牺

红七军和湘东南独立师会师旧址——炎陵十都万家大屋

两次策应红一方面军反“围剿”,红七军以对党的绝对忠诚和高度的政治自觉,顾全大局,不怕牺牲,为保卫中央苏区作出了卓越贡献。

深刻影响了当时湖南的革命形势

湖南虽经国民革命运动、土地革命洗礼,人民群众日益觉醒,革命斗争此起彼伏,但国民党当局的专制统治根基较深,一时无法从根本上撼动。

红七军是第一支大范围转战湖南的人民军队。从1930年12月19日进入湖南通道坪坦,至1931年6月22日经宁冈、茶陵、永新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红七军9次进出湖南,转战湖南16个县,时间跨度6个多月,先后攻克绥宁、道县、江华、茶陵、安仁、攸县、酃县7座县城,赶跑了国民政府绥宁县长聂康济,活捉了酃县县长谭仲玫,帮助指导湘南、湘东南地下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促进了湘南、湘东南地方武装的发展壮大,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专制统治。正如开国中将谭家述在《红六军团诞生的基础》一文中所说:“1931年3月,独立一师第三团协同红七军夺取了茶陵,缴获很大,给了湘军一大打击……”

红七军转战湖南期间,沿途打击土豪劣绅,救助贫苦百姓,宣传革命道理,教育革命群众,播撒革命火种。人民群众从与红七军的实际接触中,增进了对红军队伍的了解,进一步认识到共产党是人民的救星,红军是自己的队伍。他们从最初的害怕躲避红军,到后来主动为红七军带路、打探消息、照料伤病员、积极参军。当时,资兴东坪包家垅一个仅有8户人家的小村庄的村民,积极为红军烧火、煮饭,还特意宰杀一头生猪慰劳红七军。

红七军转战湖南,深刻地影响了各县区的革命形势,与所经过的境域百姓建立起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深情,使广大群众加深了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大大动摇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

锻造出一支敢打仗能打仗善打仗的威武之师

诞生于广西百色的红七军是一支正规红军野战部队,在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等率领下,转战桂、黔、湘、粤、赣5省,冲破国民党军截击、围堵,经历大小战斗几十次。他们以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敢于斗争的顽强作风、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痛击国民党反动派及地方民团武装,经受住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保存了精锐力量,成为一支英勇善战的红军队伍。

1931年4月,他们到达湘赣革命根据地,参加第二次反“围剿”;6月,他们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随后归红一方面军第三军团建制,成为红一方面军的一支劲旅。他们参加过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为保卫中央苏区作出了杰出贡献。时任红三军团军团长的彭德怀在庆祝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大会上,称赞红七军是“猛如虎、精如猴”的英雄部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高度评价红七军英勇斗争的精神,并授予红七军一面锦旗。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还对邓小平说:“红七军能打啊!”

红七军在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锻炼了革命力量,涌现出邓小平、张云逸、韦国清、李天佑等一大批杰出军事将领和党的领导干部。这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事业是一个巨大贡献。

为党史研究留下了一座红色资源的富矿

红七军转战湖南,在我们党和人民军队的光辉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这段重大史实的发掘、研究和宣传,是我们党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永州市中共党史联络组和中共永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所付出的努力。他们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委党史研究院的支持指导下,从2020年7月起,组成若干小组,分赴广西、湖南十几个市、县,通过实地考察、深入走访、精心征集查阅和甄别佐证有关资料,通过近半年的努力,基本廓清了红七军转战湖南的来龙去脉,获得大量过去未曾掌握的史料,为深入研究这一重大党史事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我们必须看到,这一重大党史事件发生的时间离现在太过久远,当事人已基本逝去,加上战争年代形成的档案资料难以保存,所有史实要在短时间内完全弄清是不现实的。特别是红七军转战湖南历时那么长,经过的地方那么广,留下的遗址遗迹那么多,很可能还有一些宝贵的史料、感人的故事没有被发现,还有一些珍贵的“遗珠”埋藏在红色资源的富矿深处,没有被挖掘出来。

文章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hnkjxyxb.cn/qikandaodu/2021/0708/738.html



上一篇:论湖南地方情景喜剧的价值主题塑造
下一篇:抗战时期湖南纸荒问题研究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投稿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版面费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