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钟泰《国学概论》述略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19 16: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 作者生平 钟泰(1888-1979),又名钟育华,字讱斋,号钟山,别号待庵,江苏南京人。十岁进入家塾,学习古代经书。十三岁 考入江南格致书院,后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大学。归

一 作者生平

钟泰(1888-1979),又名钟育华,字讱斋,号钟山,别号待庵,江苏南京人。十岁进入家塾,学习古代经书。十三岁 考入江南格致书院,后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大学。归国后,教日文,治国学,先后担任两江师范学堂日文译教、南京法政专门学校日文教席,并开设老庄讲座,后师从太谷学派传人黄葆年。1924年,他改任私立之江大学国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前后十余年。抗日战争期间,先后辗转于湖南、贵州、四川等地从政或任教。1946年回到上海,出任光华大学教授,兼任国文系主任及图书馆馆长。新中国成立后,继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兼任上海文史馆馆员。1962年,任职东北文史研究所研究员。“文革”期间,重回上海文史馆。1979年,病逝于南京家中,享年九十二岁。

晚近之世,清政不纲,旧学衰微,新学日益勃兴,新文化运动由此诞生。在传统文化面临分崩离析之际,钟泰像许多立志拯救传统文化的读书人一样,毕生致力于研究和弘扬中国文化。他立足本位,不趋时流,博古通今,将传统文化和新文化融会贯通,最终成一家之言。不仅通晓先儒哲理之学,又精于周秦诸子,兼通宋明理学,以其严谨的治学风格,广博的知识储备,独到的思想见地,获得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是名副其实驰誉江南的哲学史家,被尊称为“江南硕儒”。

钟泰一生在治学上殚精竭虑,著作等身,有《庄子发微》《中国哲学史》《国学概论》《荀注订补》《荀注订补补》《读庄偶记》《读庄发例》《校定〈管子·侈靡篇〉》《论书传说盘庚五迁数自汤迁亳之误》《周易六龙解》《杂话三题》《谈庄子研究》《春秋三传正辞》《讱斋论语诗》《顾诗笺注校订》《学蔽》《名家不出于墨家说》《墨翟非印度人辩》等。

3.时间方面。申请者在申请时必须承诺每年至少出庭26个半天[6]13,一个半天一般是3-4个小时。英格兰和威尔士的许多地区申请者要承诺每周出庭半天或每两周出庭一整天。宪法事务部秘书和大法官则希望治安法官每年参加审理35个半天。[6]4治安法官出庭时间一般会在年初有个时间表,以便各个治安法官尽早做好出庭安排,遇到紧急情况也可以申请调剂。除了必需的出庭时间外,治安法官还需接受培训和实践教育不断提升自我和跟上时代的需要。如果治安法官时间比较充裕,那么可以出庭更多的时间服务治安法官工作。

服务升级,品牌演出提升市民文化修养。以公共文化品牌满足大众期待。强化“精彩365·快乐每一天”文化惠民品牌建设,整合社会资源、优化文化产品供给。打造“建邺书房”“滨江之夏音乐节”“江心洲露天电影节”“24小时美术馆”特色品牌,不断延伸品牌内涵,推出多个针对细分受众的子品牌,涵盖戏剧、歌舞、话剧、影视等形式,构建公共文化品牌集群。

《国学概论》(全一册)由上海中华书局于 1936年 6月初版,实价国币五角,铅字排印,有图表,24开。封面1页,印有花纹版权声明“有著作权,不准翻印”,卢前序和作者自序2页,目录2页,正文175页。该书在1936年正式出版之前,可能自印或油印过几版非定本的讲义,多次修改,逐渐完善以成定本。此后,本书再无新版问世,惟有1980年台北广文书局据原本影印出版而已。

《国学概论》是钟泰执教于杭州之江大学国文系时所编纂的教材。之江大学是众多参与国学研究和教育热潮的教会大学之一,比较重视中国传统文化,聘有许多诸如夏承焘、徐昂等国学人才。“力求通过强调中国古典文献来保存中国文化的精华,对中国文化的强调是贯穿于整个之大历史的。”[4]133“有鉴于之江大学办学宗旨的基督教性质和办学方式的私立性,加之学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钟泰的学术环境是相对独立、自由和纯粹的。因此我们看到,不论是他的《中国哲学史》坚持本土化的叙事方式,还是《国学概论》和《荀注订补》的纯中国文化研究,都得益于此。”[3]51之江大学重视传统人文和东西结合的教育思想,与钟泰“合古今贯西东”[3]51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从最纯粹本土的中国文化出发,这是“守住根柢”;再结合西方现代化的学术理念,这是“另辟蹊径”;自由而独立的学术研究环境,这是“锦上添花”。郭晓丽指出:“虽身处中国现代社会重大变迁的时代,但钟泰经由太谷学派所获得的儒学信仰,破除门户之见的方法意识,合儒道为一的治学思路,特别是‘圣功王道天人性命贞一’之学的学术宗旨,得以在之江大学这个特殊的学术环境和1928-1937年这个良好的治学时间段开展,对钟泰而言,是占有了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时机。也因此使我们有可能进入其思想世界,分享其精神创造的成果,这是足以让人欣慰的事。”[3]47研究者的这番话,可谓是将钟泰的治学背景概括分析得十分详尽了。

二 写作背景

钟泰的为人同治学一样,亦被人们所称颂。王树森在《文教资料》纪念钟泰的特辑中说道:“先生为人方正,厉而温,朝夕晤谈,学者如处春风之中;其治学,主宋学而不鄙薄校勘、训诂;重会通,而不滥肆牵引、发挥;探究奥蕴,博采众长,独出机杼,自成一家言。”[1]1钟泰的学生靳树鹏在先师作古四十多年后仍清晰地记得他的音容笑貌:“他(钟泰)睡硬板床,在书案前无论是读是写,都正襟危坐。他不吸烟,偶尔饮酒,无论何时穿着总是那样整洁干净,生活起居井然有序。”[2]1

1924年,钟泰改任之江大学国文系教授兼主任,前后十余年。在此期间,他吸引了杰出词学家夏承焘前来任教,培养出许多优秀毕业生,使之江大学的国文系蜚声中外。钟氏所教授的课程不少,包括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史、专家文选、诸子研究、王学研究、宋元理学研究、佛学大要、小说选、诸子文选等。其中编号 103“国文”,名为“国学概论”,课程说明:“大学一年级文科必修,秋季学期,每周3小时,此科自六书、音韵以及六艺、诸子源流派别、古今学术异同,皆讲其大概,为异日学者读书之预备。”(另有“国学治要”,课程说明与“国学概论”完全相同。)教学期限皆为半年。教材均采用钟泰自己编写的《国学概论》讲义,学习自文字、声韵以至章句、目录之学,皆讲授其大概,以为研究国学之基础。这门课的学分和每周授学时数,历年来多有变化:1928年,国学治要,大一上学期文科必修课,3学分,每周授课3小时,课程说明与国学概论的一模一样,故以此猜测此课可能是国学概论的前身;1930年,国学概论,2学分,国文学系甲系必修学程;1935年,3学分,每周授课3小时;1937年,2学分,每周授课2小时,第一学年上学期开课,主系为国文学系的必修,辅系为国文学系的在其与国文104中选一门作为必修;1938年,3学分,每周授课2小时,开课学期与必修学系同上;1939年起,往后皆是3学分,每周授课3小时,第一学年上学期开课,中国文学系必修。在此说明,钟泰在1937年离开了之江大学,之后的国学概论课由他人教授。除国文课程需要用到《国学概论》讲义外,诗选、文字学、声韵学、《左传》或《诗经》《周秦诸子》选读甲或乙、《史记》选或《汉书》选、目录学、校勘学、经学通论,这些科目都将此书作为预习参考书。笔者认为,此书在定稿前,必定经过了钟泰反反复复地打磨修改,将教学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重新修正,缺漏进行弥补,才得以最终完成。

三 版本内容

张舜徽在《壮议轩日记》中曾言:“余十余岁时即闻其(钟泰)名,尝观其《哲学史》《国学概论》诸编,论议平实,辞气尔雅,心焉仪之。”可见此书不仅适合初学国学者,亦备受学界赏识,实属雅俗共赏之书。

有数据显示[2],纯电动汽车动力磷酸铁锂(LiFePO4, LFP)、三元体系电池(LiNixCoyMnzO2,NCM)、钛酸锂(Li2TiO3, LTO)、锰酸锂(LiMn2O4,LMO)四种锂离子电池2016年的需求量占比70%、26%、2%和2%,2017年则为49%、45%、4%和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2016年前之新能源动力汽车以LFP为主,因此在报废的初期,以LFP动力电池为主。而随着市场规模的快速发展,三元材料体系动力电池报废量将与LFP持平。另外,根据目前市场发展趋势及国家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三元材料体系电池市场占有量甚至可能超过LFP电池市场量。

章句与训诂同处于国学的基础地位,以论字为切入点,具体阐明字之部分之判及字之缀次之序。进而阐述何为句,何为读,再指出句读停顿对于章句的贯串性作用。以韩愈《原道》为例,钟泰详细指导如何分析顿读;又举贾谊《过秦论》,论证指出贯串的重要性。充分掌握章句之间的规则和异同,才有可能通天下之文。由于古今章句的某些语法截然不同,导致古人文章经常被会错意,“古书之文,有不可以后世文章之矩范之者。”[5]68对此他列举大量后人错会古人的事例进行剖析,提醒后学要深切领会其中差异,虚心以求文本真意。对于近来出现的乱用滥用标点符号的现象,作者亦予以了严厉批评,指出符号应有助于文章之分析,切不可为了跟风而堆砌新式符号,并真切期盼:“世不乏好学深思之士,其必能辨其非是已。”[5]71能不墨守成规,而又辨证学术,是一名真学者之必要素养。篇后附有《读书分年日程》,以供参考。

《国学概论》共分八篇,分别为六书、声韵、章句、六艺、诸子、目录、汉宋异同、文章体制。本书虽是章节体学术著作,但写法还是颇为传统,旁征博引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每篇末有大量精细的注释以丰富其知识量,又附相关图表于后。文白相杂的叙述方式,令人阅读起来既有趣又不至于读不懂。笔者有幸拜读《国学概论》,感叹其内涵之深,功用之大,现粗略梳理此书内容要点,希冀从中窥见钟泰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之一斑。

组织完成黄委承担的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相关工作。黄河流域234个县被列入国家级重点预防区和治理区,占黄河流域总县数的近70%。黄河多沙粗沙区被列为全国最大的国家级重点治理区,多沙粗沙区综合治理列为国家近期重点治理工程。完成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一期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并通过水利部审查。

开篇引用朱骏声言:“不明六书,则字无由识;不知古韵,则六书亦无由通。”说明声韵的重要性:“欲通文字、研典籍,声韵在所必讲。”[5]37在钟泰看来,“声音之道,原本自然”,“天籁所鼓,岂由造作”。[5]37声韵本是浑然天成,每一声每一韵,都有其特殊的由来和意义,本不应加以人工改造。但因岁易世迁,以及地域习俗的不同,声韵规律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疏失。因此,后人应正确学习和运用声律的原则。作者十分讲求涵泳反复,详细解释了何为反切、四声、等韵、韵摄,并细细列举了古今声韵的异同。以杜诗为例,杜诗的声与韵十分和谐,尤其多用双声叠韵,终达于不凡境界,钟泰藉此告诫后人:“盖自声律不讲,而诗文之道微矣。虽然天机启则律吕自调,六情滞则音律顿隔。造作以求工,不如自然以合拍也。读书渐多,神将来告,但务畜之于平时,不在求之于临用耳。”[5]44写作此篇的目的,即是为了使“寻文者不迷,考音者有据”[5]38

六书篇

南宋郑樵有言:“经术之不明,由小学之不振;小学之不振,由六书之无传。”钟泰亦深知六书的重要性,他在《国学书目举要》中曾表达过类似的看法:“读书必先识字,欲识字不可不通形声,欲通形声不可不治《说文》。”[6]1对于一个治学严谨的学者来说,一门学问的基础是最重要的,而国学的基础就是文字。以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确立读书的基础,重视训诂校勘,从而避免望文生义、自欺欺人。读完“六书篇”,笔者叹服钟泰那股细究脉理的劲儿,他用大量举例子的方式讲六书,每一种类型都配有多个具体的字做解释说明,就连六书之间细小难辨的异同,也细心地进行了分析。篇尾附有钟泰自己研究出的长达二十多页的《说文解字部首略笺》,对《说文》中部首的缺陷予以订正,为后学正确读古书提供了具体工具。学者当如钟泰,只照搬知识定然不足以治学,还得咀嚼知识并为我所用,举一反三,方得最深之学问。

声韵篇

钟泰《自序》交代了章节顺序的由来,同时也指出了读书治学的基本途径,就是要具备清晰的条理和扎实的基础。“读书犹行路也,必有舟车图经之藉焉。……六书、声韵、章句者,读书之舟车也,故此书以是三者先焉;六经、诸子、四部者,读书之图经也,故以是三者次焉。”[5]1六书、声韵、章句是基础,六艺、诸子是精义,汉宋异同和文章体制即是旨趣。方法、内容和宗旨皆备,学人才能“穷经史之奥,撷义理之精”。自序的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撰写《国学概论》一书的愿望:“上绍先民之泽于不坠,下开来世之学于不弊,泰虽不肖,窃愿挟此书以为之先驱也已!”[5]2希望读过这本书的人,能够主动承担起研究传统文化的继往开来的责任,这也体现出钟泰为国家社会的繁荣发展而做学术的初心与责任感。

章句篇

卢前《国学概论序》云:“世仅知吾师邃于老庄之学,不知其根本六经,洞明心性,未尝忘治平之术而以章句儒自囿也。故是编首小学,而经大义,而诸子,而宋学,示初学以阶梯导归于圣域,明体达用,有条不紊。”[5]1

六艺篇

本篇先介绍了六艺渊源于“王官之所守”,再按六经的重要程度及难易程度排出《易》《书》《诗》《礼》《乐》《春秋》的顺序,分说各经,详细叙述了经书的发展、演变、传承过程,提炼出经的精华要义。《易》阐述天地万象之变,各家注“皆主义理、切人事”[5]83,在六经中最具奥妙旨趣。作者在此节中重点提到了《尚书》的今古文之争,他虽未表明自己的立场,但对于两派某些强证诡辩的行为表示批驳。又指出近人对“礼”同时也是对传统经学有着很深的误解:“后之学者,不能推明古圣制作之精义,而惟争辩于器物度数之陈迹。于是礼者,在朝廷徒为聚讼之端,在民间亦只浮文之饰。”[5]89后学应学习周礼和传统经学的思想精义,消除误解。又强调讲乐的意义:“乐者古以平心,今以助欲;古以宣化,今以长怨。乐之不讲,而欲至治者,远矣。”[5]90最后统说六经:“后世以传记为经,以子为经,乱圣人之例,淆圣人之名实。”“然沿习已久,必欲以经还经,以传还传,以子还子。”“明于其先后增附之故,知传记与子皆出于经。以传记为阶梯,而以经为宗汇,则庶乎其不舛矣。”[5]93教导后学要明确经、传、子的概念,了解三者的复杂关系,以通国学之精义。钟泰阐明六艺,先是考辨源流,惟有将其学术的渊源发展考察甄别清楚,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实际上,此书中多处可见其重视考镜源流之治学方法。

诸子篇

诸子大致在春秋战国之间兴起,人们对诸子的看法众说纷纭,或谓诸子皆周史小宗,或谓百家皆出于《礼经》,对此钟泰表示:“道本相通,固无妨于各成其说。”[5]108诸子百家学说虽疏,却是殊途同归,“盖始之由合而分,后之由分而合,皆势也。”[6]17又举三个原因进行论述,说明诸子之学实际上有非流派所可律者,比如杨朱、告子等人,如若他们的著作还在世,则他们当在九家之外,别树一帜。可以看出,钟泰对于学术的流派看法并不死板,他知晓很多学术实际上并不能被完全界定为某一派别,在之后“汉宋异同篇”中亦集中体现了他力图打破学术流派门户之见的观点。最后列举出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传至今日的名家名人名篇,以供参考,亦由此表达期望:“学者能先读此数书,其于学术之源流本末,当可得其大略。然而勿附会,勿割裂。附会则失真,割裂则不全。是又不得不望之于能知其意者也。”[5]114此处亦可见其在学术研究方面对考镜源流这一方法论的重视,至于如何把握学术之源流,归根究底需要博览群书,方能知晓大义。

体质、认知功能的出现频次分别是14、认知功能是9,其中心性分别是0.30和0.12。热点词的选取来源于文献数据中的关键词由频次所决定,出现的频次越高表明我国老年人运动干预研究领域中学者对老年人体质和认知功能比较关注。

目录篇

钟泰曾这样形容目录的重要性:“读书人之有书目,犹商人之有各货样本也。”[6]6此篇依次介绍了荀勖的甲乙丙丁四部分类法、王俭的《七志》和阮孝绪的《七录》中的目录分类法。再将四部分类法与《七略》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四部分类法的不足之处,显然作者更推崇后者。建议后学要涉猎《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参考提要,循序渐进地学习,触类旁通,就不会在求学路上迷失方向。由于经、子两部已另作具体篇章,故此篇主要阐述史、集二部。史部一节,比较出编年体和纪传体的长短之异,重点阐明正史的内容及要义。至于读史治史,钟泰恒言:“读史应以《通鉴》为主。”[5]129由于集部书籍浩如烟海,学者各有所偏好,博览群书之人亦已懂得自我选择,所以仅阐述集部的大致分类,未涉及目录专门之学。篇后附有《古今目录分合表》,以便后学直观扼要地掌握古今目录的演变及要义。

汉宋异同篇

康乾以来,汉宋之争正式打响。汉学考训诂,重家法;宋学言义理,重心得。二者皆属真才实学,钟泰批判了清人摒弃程朱理学之善义,而择其小疵的做法。针对清人全盘否定朱子及其宋学,作者用不小篇幅进行了批驳,称朱子也是以训诂为基础治学,本以注疏,参之释文,合先贤之说,以发其精微大义。“而祖述之者,益为之推波助澜,丑诋谩骂。于汉学未必有所得,但以攻讦宋儒自张其门户。”[5]154足以说明汉宋之争是由一些别有目的之人挑起,而非虚心真学者之过。其在《国学书目举要》中亦曾批判道:“今人于古人之学无毫末之得,而专以挦摘古人之瑕疵为能。”[6]4又结合数例一针见血地指出:独尊清儒而鄙薄宋学的人,不但不懂宋学,甚至未曾考据过清人学术的由来。他作此篇是为了平议汉宋之争,端正传统文化本源,整合汉宋学术之精义,走出这场论争导致的传统文化内部分裂及“两败俱伤”的局面。他提出“合汉宋为一”的主张:“撷其精英,去其支离,庶几有体有用,彬彬之君子矣。”[5]155《四库总目提要·经部总叙》中对汉宋之争亦有过分析:“要其归宿,则不过汉学、宋学两家互为胜负。夫汉学具有根柢,讲学者以浅陋轻之,不足服汉儒也。宋学具有精微,读书者以空疏薄之,亦不足服宋儒也。消融门户之见而各取所长,则私心祛而公理出,公理出而经义明矣。盖经者非他,即天下之公理而已。”这与钟泰“合汉宋为一”的理念不谋而合,告诫后学应客观看待汉宋之争,明辨精义,切莫轻于立言而导致学术“混乱割据”。

文章体制篇

明辨文体异同,而后能知晓文章。“推此以谈,或名异而实同,或名同而实异,不为明辨,岂曰知文?”[5]163“文之为物,其体多姿,权衡所裁,应绳其当矣。”[5]163“文之体虽屡更,而文之名曾无异。”[5]167又按成书时间顺序,对一些典型的区类文体的书籍做出评议,推崇分类有据、源流有考之作,贬斥分合无据、苟夸繁富之作。甄别文体也是一项重要学术研究技能,而甄别的原则依据,则是“类次部居,剖析于神貌同异之间,详审于源流分合之故”。[5]167在中国文章的发展历程中,唐代是个转折点。韩愈、柳宗元掀起古文运动,与号“六代之文”的骈文作斗争,古文与骈文一时间水火不容。作者用近一半的篇幅讲述这场论争,旨在停息文章内部的分裂。事实上,骈文与古文各有所长,宜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切忌以偏概全,如此才能达到“音声迭代,五色相宜”的文章境界。“兹之所论,惟辨体裁。而于神理、气味、格律、声色,诸所以为文者,则神而明之,又当存乎其人矣。”[5]169-170要解除因文体疏异带来的误解蒙蔽,文章体制的发展,需要求同存异的包容性思维。

参考文献:

[1]王树森.求之会通,得其环中——《庄子发微》学记[J].文教资料,1987,(2).

[2]靳树鹏.忆老师钟泰[J].同舟共进,2004,(10).

[3]郭晓丽.钟泰学术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队克勋.之江大学[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9.

[5]钟泰.国学概论[M].上海:中华书局,1936.

[6]钟泰.国学书目举要[M].南京:江苏法政大学自印本,1925.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9)12-0019-03

收稿日期:2019-08-01

基金项目:2019年湖南科技学院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民国大家钟泰国学研究”。

作者简介:彭浪(1998-),女,湖南湘乡人,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2017级学生。

(责任编校:张京华)

文章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hnkjxyxb.cn/qikandaodu/2020/0519/350.html



上一篇:奥斯丁“食色双全”婚恋乌托邦的建构
下一篇:《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索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投稿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版面费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